在大二的那年,我遇見了ECM。那是一個大量吸收藝文的時代,看書、看電影、寫詩、寫文章、玩攝影、聽音樂,我愛一切極美之物,無論是影像文字或是聲音,只要是到達我對於「美」的標準,我都會想要去嘗試。
當時還是CD當道的年代,玫瑰、淘兒、還有汀洲路上的宇宙城,都是我買CD的好去處,就連誠品音樂都還沒出來。那時的另類音樂樂迷常只 能就唱片的封面,還有封面會貼的小介紹,或香港出的「MCB音樂殖民地」雙週刊來吸取知識,而且常常會因為封面實在太吸引人了,所以就大膽的掏錢買下一張從來沒聽過的樂手的專輯。
與ECM開始結緣,是因為Keith Jarrett的「科隆演奏會」(The Koln Concert),那算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爵士樂吧,卻立即被Keith Jarrett的琴聲及彈奏時不時叫喊的聲音給吸引住,而開始注意到ECM這個廠牌,再加上ECM的封面每個都設計的非常有質感,於是我就這麼一張張的買了下去:Jan Garbarek, David Darling, John Surman…,隨著ECM的樂迷越來越多,那時市面上還出現了一本介紹ECM的專書「寂靜之外:ECM的聲音」作者為李茶(本書現已經絕版),很完整的介紹了ECM旗下唱片及樂手,成為ECM樂迷必備的工具書之一。
因為ECM唱片不便宜,那時要價就要快400元,於是我突發奇想乾脆利用社團的名義,跟ECM還有出版另類音樂大宗的魔岩唱片進貨來賣,ECM老闆很阿沙力的說:想試聽拆開來聽都OK。於是我藉由那次社團活動的機會幾乎聽遍了ECM當時出的CD,當然我也趁機買了好幾片,我的ECM收藏就越來越豐富了。
ECM雖然是德國廠牌,但它跟北歐則有著深切的連結,ECM大部分的音樂都是在挪威奧斯陸的「彩虹錄音室」完成,就算樂手在地球的另一端,還是會應Manfred Eicher的要求飛到挪威奧斯陸完成錄音,錄音過程通常是三天,前兩天收錄,第三天混音。
說也奇怪,ECM的音樂把北歐的純淨空靈也一起收錄到音樂裡,無論樂手來自哪裡,北歐的風格就這樣常駐在音樂裡。從ECM一張張完美攝影作品的封面設計開始,好似一旦唱機放了這張唱片,一扇窗就會開啟,帶你進入音樂裡最深沈的北歐印象…。
直到我去了挪威的奧斯陸及許多北歐的城市與島嶼,我才發現原來北歐的風景,每一幅都帶有ECM的音符,北歐的風景與ECM相互呼應著,共同呼吸著,而我在相機下所留下的北歐印象,也開始有了ECM的基因。
攝於挪威奧斯陸
攝於挪威羅浮敦島
(已結束)3/20(週六)下午3:00~5:00草葉集概念書店 (台北市內湖路一段47巷6弄12號1樓)國內ECM的代理商正是「草葉集」http://leaves.com.tw/
接下來的講座,歡迎自由參加喔
(已結束)4/14 三 晚8:00 台大誠品 106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94巷5號 地圖見此
(已結束)4/18 日 下午2:00 V1492旅行與閱讀俱樂部 台北市八德路一段34號3F(彩虹3C資訊廣場) 地圖見此 V1492網址
(最後一場囉!台南鄉親快來)5/8 六 晚 8:00 台南誠品 台南市東區長榮路一段181號 地圖見此
註:ECM的封面設計實在太吸引人了,flicker上有一個區塊是大家把自己照的有ECM封面感覺放上來的專屬區域。請按此
註:另外也有國外討論區,國外樂迷把自己最愛的ECM封面給貼上來,而你最喜歡的是那個呢?我最愛的是這幾張:
幫我推推吧~~感恩 Share[推到Twitter] [推到Plurk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