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印度德里遇到的野餐家族
做為一位已經有十幾年自助旅行經驗的旅者,我在十年前的旅行經驗,與最近幾年的旅行經驗,已經有一種革命性的改變。而這個改變,來自網路及3C產品的盛行。
其實,旅行的本質不就是這麼回事,單純的想要讓自己處於一個陌生的地方,看著不同的風景,體驗不同的人生,享用著不同的美食。這種「不同的體驗」,你想同步跟朋友分享,十年前只能依賴明信片,親手一筆一劃寫下你對於這個場景的感動,然後帶著一疊明信片來到異地的郵局,用著破爛英文或當地語言跟郵局人員溝通,最後終於買到郵票,貼上明信片,投入郵筒,寄給在家鄉的朋友。
印度的裁縫店,也受理郵政相關事務,見下圖
在印度要寄包裹,還得要去裁縫那邊把要寄的東西給縫成一個小包包,超可愛的
十多年前的交流,就像進行一種純粹的儀式,一切純手工,大費周章,花上數小時時間,最後更得親自跑一趟郵局完成儀式。雖然辛苦,但也很快樂,甚至在旅人間還能討論起那個國家的郵政系統比較完善,你嘔心瀝血寄出明信片會準時到達。
在七、八年前的旅行時,電子郵件開始盛行,以email報平安或是跟朋友打招呼,都比寄明信片來得簡單多了。以前需要帶著相機與一堆底片旅遊的日子,也漸漸被數位相機所取代。
用自己的雙腳征服印加古道的記憶,無論任何美麗的照片都無法取代
直到近幾年,科技日新月異,你隨時可以用手機上網上傳照片或即時分享旅遊想法到Facebook、噗浪、微博上;想要跟朋友聊天,MSN馬上就能搞定。數位相機也越來越輕薄,記憶卡容量也越來越大,每次出門都會照個兩三千張照片回來,卻整理了幾個月還沒整理完。為了怕迷路,有人一定要帶GPS衛星導航出門(現在手機也有這種功能了)。要打電話回家,有便宜or免費的skype,只要有網咖都可以支援(甚至連耳麥都不用帶,因為網咖都會有)。
對於現今的旅者來說,旅行變得容易了,你開始離不開手機,離不開數位相機,隨時都要在FB或噗浪上更新自己的狀態,無論吃什麼、喝什麼、看什麼都要用手機/數位相機拍下來上傳。但就旅行的初衷,原本單純的想讓自己處於陌生的環境,看著不同的風景,體驗不同的人生,享用著不同的美食,卻成為你與3C產品的共同旅行經驗。
3C產品的確帶來旅行的方便。圖:的的喀喀湖上搭船的有趣景象
我不否認3C產品跟網路的確替旅者帶來很多方便,我也會使用3C產品替旅行帶來相對的便利性。但其實打從我心坎裡,一直有種抗拒3C的想法。那時我要出發至南美之前,我決定不帶手機不帶筆電出去,我朋友憂心忡忡的問我:你不帶手機,萬一發生問題怎麼辦?而且你一去就去個大半年之久…。
我回答:就請當地的人幫忙,不然就算我打電話回台灣求救,天高皇帝遠,你們也幫不了我啊!
那時我一個人剛到巴西里約熱內盧,說實在的,真的挺擔心自己一個人旅行會太危險,於是在第一天的早餐時間,我立刻跟青年旅館的其他旅者認識,之後就被邀約一塊去風景點玩耍,接下來的幾天我認識了許多不同的旅者,一起去了好多好多地方盡情的玩耍,一點困難/危險都沒有。
在巴西第一天早餐認識的過動兒智利兄弟
其實,人與人之間的溝通,就在於談天、理解、關心與分享,我很開心沒有帶手機出門,而交到一群有趣的朋友,雖然旅行中的朋友很少有持續很久的,但就算是短暫的相伴,也是難忘的回憶。
我喜歡在陌生的地方盡情的交朋友,用力的看風景,爽快的享受美食,我不想,也不願意受控於手上的智慧手機,減少一分一秒上述的旅遊樂趣。
在秘魯滑沙,超級刺激的,同時也考驗你的3C產品耐用度
無論你現在是不是在旅行,有時,記得放下手上的手機,用你的五感去感受這個世界,跟隔壁桌的陌生人聊幾句話,甚至別忘了陪在你身邊的人,不要因為用了手機,就忘記「純粹的交流」這最重要的精髓。
我愛這個泰國廣告,真是說到心坎裡。
延伸閱讀:越來越宅的旅行者 from享樂游牧民族blog
★本文為了慶祝粉絲團破300人而寫,下一次則是期待500人達成!
幫我推推吧~~感恩 Share[推到Twitter] [推到Plurk]
還沒加入粉絲團的趕快按讚加入吧
我的第二本旅遊書【給島嶼的華爾滋】出版囉,購書請點以下連結: